苏轼的人生经历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

nyt67zde22024-05-07 03:56:55

一、苏轼的生平经历

早年经历

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(1037年1月8日)出生于眉州眉山,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。苏轼的父亲苏洵,即《三字经》里提到的“二十七,始发奋”的“苏老泉”。苏洵发奋虽晚,但是很用功。苏轼其名“轼”原意为车前的扶手,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,不可或缺之意。庆历八年(1048年),苏洵因父丧居家,闭户读书,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。

苏轼生性放达,为人率真,深得道家风范。好交友、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,好品茗,亦雅好游山林。

进京应试

苏轼像

嘉祐元年(1056年),苏轼首次出川赴京,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。苏洵带着二十一岁(农历虚岁)的苏轼、十九岁的苏辙,自偏僻的西蜀地区,沿江东下,于嘉祐二年(1057年)进京应试。

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,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。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,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,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。策论的题目是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,苏轼的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,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,为了避嫌,使他只得第二。苏轼在文中写道:“皋陶为士,将杀人。皋陶曰杀之三,尧曰宥之三。”欧、梅二公既叹赏其文,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。及苏轼谒谢,即以此问轼,苏轼答道:“何必知道出处!”欧阳修听后,不禁对苏轼的豪迈、敢于创新极为欣赏,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:“此人可谓善读书,善用书,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。”

二、苏轼的人生经历简洁一点的

人物生平

1、早年经历

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(1037年1月8日)出生于眉州眉山,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。苏轼的父亲苏洵,即《三字经》里提到的“二十七,始发奋”的“苏老泉”。苏洵发奋虽晚,但是很用功。

苏轼其名“轼”原意为车前的扶手,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,不可或缺之意。庆历八年(1048年),苏洵因父丧居家,闭户读书,把自己以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。

苏轼生性放达,为人率真,深得道家风范。好交友、好美食,创造许多饮食精品,好品茗,亦雅好游山林。

2、进京应试

嘉祐元年(1056年),苏轼首次出川赴京,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。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、十九岁的苏辙,自偏僻的西蜀地区,沿江东下,于嘉祐二年(1057年)进京应试。

3、名动京师

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,苏轼一时声名大噪。他每有新作,立刻就会传遍京师。当父子名动京师、正要大展身手时,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。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。嘉祐四年(1059年)十月,守丧期满回京。

嘉祐六年(1061年),苏轼应中制科考试,即通常所谓的“三年京察”,入第三等,为“百年第一”,授大理评事、签书凤翔府判官。四年后还朝,任判登闻鼓院。

三、苏轼一生经历概括

苏轼(1037-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画家、政治家。他的一生经历坎坷,充满传奇色彩。以下是苏轼一生经历的概括:

1.早年经历: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,父亲是苏洵,弟弟是苏辙。他自幼聪明过人,勤奋好学,师从范仲淹、欧阳修等大儒。

2.文学成就: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,他的诗词、散文、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。其诗词以豪放、奔放、旷达著称,代表作有《赤壁赋》、《后赤壁赋》、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等。散文方面,苏轼的《前赤壁赋》、《后赤壁赋》和《岳阳楼记》等脍炙人口。

3.政治生涯:苏轼的政治生涯经历了多个阶段,起初任职于地方官员,后来晋升为中央官员。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,关心民生,曾参与王安石变法,后因政见不合遭到排挤。元丰二年(1079年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此后,苏轼经历了多次贬谪,先后被贬至杭州、湖州、颍州、黄州、定州等地。虽然政治生涯坎坷,但苏轼依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,为民造福。

4.绘画与书法:苏轼在绘画和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,他是“文人画”的代表人物之一。擅长画竹、山水、人物等题材,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在书法方面,苏轼的行书、草书、楷书均有造诣,他的书法作品以《黄州寒食诗帖》最为著名。

5.辞世:苏轼于1101年在常州病逝,享年65岁。临终前,他写下了著名的《自题金山画像》:“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。问余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”这是他一生经历的总结,充满了悲壮与豁达的情感。

四、苏轼的一生经历了什么

苏轼的一生可以概括为“三起三落”。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后便名震京师,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;苏轼反对变法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去黄州;新法废除后,司马光成为宰相,苏东坡东山再起,升为正三品官员;苏轼与司马光政见不合,请辞外放;苏东坡再回朝廷,职位频繁调动;到宋哲宗亲政时,苏东坡被一贬再贬,最后贬到儋州。

相关文章